找到相关内容3992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的“空”之研究

    gama )或圣言量(声量,?abda ),即有经验者或权威、圣者所说的话;(四)(譬)喻量( upamāna ),即比较( comparison )或认同( identification )[9]。在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871689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2)

    ,未来不一定没有,佛法各宗信仰,在区域性有盛有衰,历历可见。何况在《大宝积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,佛陀交待很清楚,末法时代弥勒是护持三宝圣者。时间是佛陀灭度后五百岁。在末法时期弥勒思想才开始盛行。(也是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271698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来界  为一切法[14]依  此有故诸趣  及苦寂可得。  复于此中为如是说。  诸法一切种  识[15]以为依处  由是为藏识  我开示圣者。  此且为教[16]。  何故名此为藏识耶。一切有生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

    14)依  此有故诸趣及苦寂可得。  复于此中为如是说。   诸法一切种识(注 15)以为依处  由是为藏识我开示圣者。  243页  此且为教(注 16)。  何故名此为藏识耶。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7.html
  • 自然之心的奇迹——西藏原始苯教大圆满精义

    很多相似之处。我将致力于更多地进行两种传统之间的信息资料共享与交换。  无比苯教圣者嘎绒扎巴仁波切门下最无用的小弟子喜饶坚赞 敬译于2009年 愿雍仲苯教光大周遍于十方三界! ...

    丹增旺嘉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973083.html
  • 昭慧法师: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,佛法对此虽觉不妥,但实不忍予以苛责;圣者则不然,他已泯除了我爱,因此确有可能宁 ... 以奋不顾身扑回火场抢救亲儿;但未必能对邻家小儿做到这一地步。圣者则因其体悟“缘起 无我”,所以可不倚仗任何依“自我”为中心而辐射出“我所”之沟通管道,而对其他生命 之苦乐,不问亲疏地...

    昭 慧 (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73287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的次第增进,也是闻、思、修三慧的始终过程,为圣者解脱道的正轨,故又名之为古仙人道。因为正法是本来如此的,能入涅槃的修行正道,也是本来如此的,所以不论是过去或未来过去一切佛,无不经历此正道而得入涅槃,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证佛智,自觉圣者」(注13) 。换言  之,禅悟的结果,仍在随顺经义的指涉,以发扬「如来藏」的妙用,  并非脱离经义的提示,另作不如理的思惟。经典代表的,是圣智的境  界,与悟道之途的提示,就其与禅者的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与真如及唯识古学今学辨析

    阿赖耶识”;纯净种子所藏的阿赖耶识,称之为“非阿赖耶识自性” 或“非阿赖耶识”。[17]  在进入见道位后的圣者中,二者在第八识中是此消彼长的关系,即“非阿赖耶识”日增,“阿赖耶识”日减,《摄大乘论》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473511.html
  • 六根的知觉空间解释

    东西。3,无为法。也是有不能感知的存在与概念对应,与有表业的差别在于它也不能显示出作用,在常人只能渐接推断其存在(如虚空),或依圣言量信受(如真如),在圣者才能实证。  心不相应行法并没有对应的存在,...

    杨新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473525.html